1、文章怎样才算好
文章怎样才算好,不容易一两句话说清楚。甲认为好,乙可能不以为然;乙认为好,甲可能不以为然。
这和个人欣赏偏好有关。不同体裁的文章,有不同的要求。
古人讲义理、考据、辞章。义理就是讲道理,有见解;考据就是材料要准确;
辞章就是要有好的表现形式,这涉及文章的语言、章法和风格等许多方面,也就是通常所说的,文笔要好。
可以说,好文章的要求,是正确的健康的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表现形式的统一,二者缺一不可。
所以,文章不仅要有内容方面的追求,也应该有形式方面的追求。
2、写作是技巧也是艺术
文章首先内容要好,这是毫无疑问的。形式也很重要,好的内容需要有好的表现形式。文章写作是一种技巧,也是一种艺术,有相对独立的意义。
能够长久流传的,都是好的内容和完美的表现形式相统一的文章。
不仅文学作品要重视写作技巧,理论文章、调查研究报告、会议文件和讲话,各种体裁的文章也都要讲究写作技巧。
3、小题大做
小题大做是说文章选题。选题很重要,选好题目,文章成功一半。初学写作者写大题目往往不容易成功,因为大题目涉及内容广泛,不大容易把握。
比较好的办法是小题大做。小题大做不是抓住鸡毛蒜皮无限夸大上纲,而是把题目范围定得小一些。这样做,分析容易细致深入。
大题小做也有成功的,这要求具备很广博的知识和很高的概括能力,一般人很难做到。
文章写作者知道的,应该比写进文章的东西更多,这样写起来会轻松自如,卓有余裕。
如果自己不懂得那么多,硬着头皮写大题目,会感到吃力,甚至给人以声嘶力竭的印象。
对于初学写作者,特别是从事研究工作的人,要小题大做。这样有助于找准聚焦点,对某个具体问题做深入研究,把道理说透彻。
4、粗枝大叶
粗枝大叶,当然绝不是说,写文章可以粗心大意,文章可以有疏忽和漏洞;而是说,要注重大的轮廓和脉络。
要先把文章大的结构和布局搞清楚,把文章大的框架立住。文章有不同的风格,不论是清峻还是通脱,是豪放还是婉约,框架都要立得稳,才能站得住。
当然,这种框架构思,不一定形诸文字,也可以只是个腹稿。框架定好了,才能够提纲挈领,观点和材料的组织才会有中心,写起来才不致“节外生枝”。
框架立不住,观点和材料的取舍就会无所依据,就不会有逻辑和条理,甚至捡了芝麻,丢了西瓜。
文章框架设计的过程,也是初步分析归纳和理顺思路的过程。
文章主题从几个方面展开分析,每个方面有哪些内容,按照内在的逻辑关系,粗线条地摆布停当,文章大的轮廓和脉络也就有了。
5、标新立异
文贵创新。创新就是标新立异。写文章,要存同而求异,研究性的文章尤其如此。
如果讲一样的话,复印散发就可以了,何必再写。网络上有各类文章的标准版本,满足官样文章的需要,一个程式,八股腔调,套话,不可能有新鲜创造。
标新立异是文章内容和形式的创新,要有新鲜的见解,也要追求不同于别人的更好的表达方式,形成自己的文章风格。
即使同样的主题,同样的题材和体裁,在表现形式和语言上也要追求“新”和“异”。
6、深入浅出
文章有四种境界:深入浅出,深入深出,浅入浅出,浅入深出。深入浅出是最高境界,也最难。
没有对所论事物的深刻认识做不到“深入”,没有深厚的文字功底不可能“浅出”。
卖弄博学,故作高深,用人人都难懂的语言讲述人人都知道的意思,变成小圈子人的“自产自销”甚至是自言自语,对社会没有多大用处,是文章大忌。
高手们的文章写得好,不仅是因为有独到的见解,也因为深厚的文字功底和写作技巧,能够用明白晓畅的语言表达深刻的道理,所谓平白如话。
古往今来,能够流传的好文章,都是深入浅出的,没有哪一篇是装腔作势、佶屈聱牙的。
7、简单明了
文章要简明清爽,不能拖泥带水。简单,才能明了。简单明了,才能眉清目秀。
要言不烦。过去有“惜墨如金”的说法,有的评论甚至把“简”称为文章“尽境”,也就是最高标准。简约是文章之道,不能“瘠义肥辞”,内容稀薄而空话连篇。
写文章的本领,在于把复杂的事情说得简单明了,不在于把简单的问题说得复杂。
简,不是简陋和寒碜,不是只有平铺直叙而没有曲折多姿,也不是只要直白而不要含蓄,更不是要把文章写得干瘪枯槁;
而是用简约的语言,准确表达思想,这是要高水平才能做到的。实现由长到短,比由短到长要难得多。
可以说,由短到长,是多数人经过努力可以做到的;再实现由长到短,只有少数悟得文章之道的人才能做到。
还是要根据内容需要,有话则长,无话则短。可以换个说法:同样的内容,要用最简约的文字表达;同样数量的文字,要表达更丰富的内容。
8、剪裁得体
动起笔来有许多话要说,但只能围绕主题,讲最必要的话,援引最必须的事例和数据。
什么话说,什么话不说;什么话多说,什么话少说,要认真剪裁,有所取舍。
初学写作者,往往不懂得这个道理,总想把自己知道的东西都写到一篇文章里去,胡子眉毛一把抓,结果枝蔓横生,杂乱无章。
文章要匀称,正像人体肥瘦匀称才好看。要有骨有肉。只有骨头没有肉,那只是文章提纲。肉太多就臃肿了,也不好看。
头重脚轻,头轻脚重,大肚子,干骨头架子,都是要避免的。文章重点要突出,突出重点也要匀称,重点和非重点的摆布要恰当。
9、掐头去尾
文章开头和结尾很重要。开头要开门见山,引人入胜,不要弯弯绕。结尾要戛然而止,留有余响,不要画蛇添足。
“开拳便打”,直入主题,是文章简短和避免套话的重要方法。读者不喜欢文章“穿靴戴帽”,因为这是累赘,没有实际内容。
掐头去尾,就是“脱帽去靴”,剪除累赘。
在文章或者文件写成后,还要认真检查一遍,仔细想想,看在大的原则问题上有没有重要的疏忽和遗漏。
这种周到和细心是必须的。话不在多,要说得正是地方,说得准确,说得恰到好处,不必唠唠叨叨地反复说些不痛不痒的话。
10、勤标点,多分段
短句子,短段落,文章会显得干净利落。
多分段有助于条理。段落太长,不同的内容放在一段里纠缠不清,文章会显得沉闷,逻辑也不容易清楚。
标点有助于阅读。句子太长,两行一个逗号,好几行一个句号,读起来很吃力。鲁迅文章没有顿号,都是以逗号代之,显得干净紧凑,读起来有节奏感。
凡是能用短句子的,不要用长句子;凡是能分段的,不要合成一段。各就各位,疏密有致,不要挤成一团。这样读起来清爽。
如果文章所论内容太多,不容易用分段的办法加以归纳条理,可以采用分几大部分,并贯穿以一、二、三、四、五……写若干条的办法。
这样做有助于把复杂的问题条理化,减少起承转合,节约篇幅。
11、反复修改
文章是改出来的。即使做不到千锤百炼,反复琢磨修改总是不可少的。
文章写成后,要多看几遍,把多余的字、词和段落删去,把引文和资料核实,把必须补充的内容补充进来。
要特别留心有没有硬伤。高手的文章老到天成,看似没有雕琢,实际上往往是雕琢得不留痕迹,即所谓无斧凿痕。
文章修改,包括内容的补充完善和字句的斟酌推敲。用字、用词,最要紧的是恰当,恰如其分,不是话说得越满,评价拔得越高越好。
适度、有分寸,才能准确表达思想,也才能有说服力。
文章修改要听听别人的意见,旁观者清。别人征求对文稿的意见,我通常是提一些具体的建议,哪一段可以删去,哪个观点可以再斟酌,
或者加一点什么意思,加一句什么话,一般是写在稿子上。我提的意见不一定对,但大多比较具体,可供作者参考。
12、文无定法
文章写作既然是一种技巧或艺术,不是告诉一种方法就可以如法炮制的。这是科学和技巧或艺术的不同。
写文章,功夫也多在文字技巧之外,就是研究的深入,思想认识水平的提高,和对世事的洞察。
单就提高文章写作技巧而言,唯有多读和多写。
要多读名家的文章,不是一家而是各家,不是一种体裁而是各类体裁,不仅从内容品味而且从文章形式品味。读多了,就可能逐渐悟其奥妙。
读书对于写作的好处是用不着多说的。对于读书,我有两点体会:一是阅读面要广,不要仅限于专业领域;二是要会读书,独立思考,不存成见。
有的要精读,大量的是浏览。对于名著,不限于体会其观点,也要细心揣摩其思路和方法。
要多写,写各类体裁的文章,熟能生巧,会越写越顺手。
驾驭文字的能力提高了,就能够得心应手,比较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,不会发生想得清说不明、说得好写不出的问题。